楊悅晗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致力于解決全球性挑戰,包括經濟增長、減貧、改善生活環境、可持續社區和氣候變化等領域,在促進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 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自由貿易、金融一體化等方面的建設目標,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愿景不謀而合,尤其是與扶貧、經濟增長、減少不平等和促進包容性社會等目標更為緊密。這不僅為推動全球經貿、產能、能源合作奠定堅實基礎,而且有利于降低國內區域、城鄉和居民收入差距,促進社會公平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、絲路基金等新型多邊金融合作機構則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提供投融資支持,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互為補充,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提供更多發展機會。 “一帶一路”合作通過在教育、科學、文化、體育、旅游和考古等領域深度合作,為各國各地區人民相互理解和民生建設打下基礎,積極響應了聯合國2030年有關發展目標。目前,中國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、培訓數萬相關人才,擴大婦幼健康、殘疾人康復、傳染病、傳統醫療等領域的合作,提供醫療援助,提高協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,持續推進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和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。預計到2030年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、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,使得全球總收入增加0.7%~2.9%。 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中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是相互呼應的。綠色絲綢之路、健康絲綢之路和數字絲綢之路的推出,也有力響應了聯合國2030年關于“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”的目標,增強了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互補性和互惠性,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方面形成共識,并為全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 (作者單位: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)
|